凌晨的灌江碼頭被暴雨吞沒,六道手電光卻刺破雨幕,像六把出鞘的利劍?!把箨枴卑嘟M的對講機里,卞紹洋的嗓音混著雨聲炸響:“老規(guī)矩,兵分三路!”話音未落,人影已散入風雨——一組查排水系統(tǒng),二組加固設(shè)施設(shè)備,三組開展全面檢查。安全帽下的臉被雨水澆得發(fā)亮,目光卻焊死在每一處可能藏匿隱患的角落。這是“洋陽”班組最尋常的夜晚,也是港口安全最堅實的注腳。
“診療”火眼金睛
晨會上的“安全三拷問”像每日必修的早課,墻上“隱患殲滅戰(zhàn)”的榜單每月必換新面孔。設(shè)備員小邱自創(chuàng)的巡檢口訣在工友間口耳相傳:“維修工本領(lǐng)強,螺絲刀下故障藏;電路圖心中裝,排查問題不慌張;零部件細檢查,新舊更替有章法;緊螺絲不偷懶,松動隱患全剪斷”。“洋陽”班組總負責人卞紹洋手機相冊里的“病例庫”更是一絕:生銹的螺栓、松動的警示牌,連野貓刨開的溝縫隙都被他拍下,整改前后的對比圖釘滿白板,活像一張張“康復報告”。上半年,45處隱患被他們“號脈截斷”,那只總愛鉆的貓,都被列入了“重點監(jiān)護名單”。
風雨中的“鋼鐵胃”
搶修現(xiàn)場的“洋陽”班組,天生一副消化艱難的“鋼鐵胃”。寒夜里,他們蜷在提升機進料口的鐵殼內(nèi),用凍僵的手指摳出堵塞的凍渣;酷暑中,汗水把工服焊成第二層皮膚?!把箨枴卑嘟M成員分工明確、配合默契,始終保持高度的責任感和使命感,發(fā)揚“不怕苦、不怕累”碼頭人精神,高質(zhì)高效完成各項困難任務。年初那場零下的搶修,五小時的鏖戰(zhàn)讓手套結(jié)冰碴,卻沒人丟下一句怨言—碼頭上“目標必達”的承諾,從來不是貼在墻上的標語,而是烙進骨血的基因。
“百寶箱”與“夜貓”
老卞媳婦總笑罵這群人是“港口夜貓子”。凌晨兩點的班組群里,時常跳動著他們發(fā)來的巡檢照片:一枚脫落的鉚釘、一道滲水的裂縫,甚至是一只卡在排水口的拖鞋。他們的工具箱里藏著更樸素的智慧:警示膠帶劃出“生命禁區(qū)”,自制防護殼給岸電箱穿上“鎧甲”,門機頂上的防雨布還細心地壓了防風石。“五抓”工作法被他們刻進骨髓——提前布陣、五分鐘應急、監(jiān)管無死角、溝通零時差、復盤到針尖。
當晨霧散去,碼頭上那排反光背心又開始了新一天的行走。他們用腳底板丈量每一寸鋼軌的體溫,用工具箱里的小發(fā)明托舉起萬噸巨輪的安全。在這片機械與浪濤交響的疆域,“洋陽”班組像一道流動的堤壩,沉默,卻永遠矗立在風雨之前。